【十年·這里】深圳市羅湖區(qū)黃貝嶺村
2015-01-07 08:33:00 來源: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:
這是我們關注城中村黃貝嶺村的第二年,這里的變化意味著什么?如何讓這些異鄉(xiāng)人頭頂上同樣籠罩溫暖的陽光?
中國之聲觀察員趙九驍:
做了10年保潔的申阿姨夫婦,干了21年裝修的李振云,
他們是第一代進城農民工,他們是都市里的異鄉(xiāng)人。
他們都充滿激情地打拼過,希望在城里扎下根,開啟全新的生活。
安家與安心,最渴望的東西,總是最難以把握。
歲月流淌,他們驀然回首,也許從來沒有真正融入和歸屬于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。
在2014年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之前,深圳早有積分落戶的制度設計,不過對于申阿姨來說,學歷、技能和自身的努力,這些天生的劣勢,讓他們通過積分落戶來實現身份轉變,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更為關鍵的是:醫(yī)療、養(yǎng)老、工傷這些基本的社會保障,因為長久形成的城鄉(xiāng)二元分離,讓他們對現狀和未來,總是莫名的惶恐,沒有長久的安心。
因為沒有社保,申阿姨十年只進過一次醫(yī)院,即使是辦了社保的李振云,也把退休的終點定在繳滿社保的那一年。
當城市還沒有為接納他們做好準備,這些第一代進城農民工將陸續(xù)老去,重返故土、可能成為無力的弱勢群體。
幾天前,習主席在新年講話中談到,特別要做好基本生活保障,讓農村貧困人口、城市困難群眾,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勻都能生活得到保障,心靈充滿溫暖。而按照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,明年要實現基礎養(yǎng)老金全國統籌。
全國統籌,意味著基礎養(yǎng)老金全國統一標準,去除城鄉(xiāng)差別,促進公平;
全國統籌,意味著養(yǎng)老金將實現全國漫游,有利于勞動力的流動,化解異地養(yǎng)老的后顧之憂。
保障的陽光沒有陰影和缺失,異鄉(xiāng)人才有未來的預期和前行的勇氣。
2015年,必須啃下養(yǎng)老金全國統籌這塊硬骨頭。
我們,一起期待。
十年,這里。明天我們聚焦廣西田東縣布兵小學。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這里的學生超過45%不得不在學校寄宿。和他們相伴更多的是老師。然而,“艱苦”似乎成了對鄉(xiāng)村教師狀態(tài)的普世描述。
有調查顯示,超過三成的受訪農村教師表示“想要離開”現在的崗位;有近八成的受訪城鎮(zhèn)教師不愿意到邊遠艱苦農村學校任教……2014十年這里,明天我們聽鄉(xiāng)村教師說。歡迎屆時收聽《十年這里》第九篇《多功能鄉(xiāng)村教師煉成記》。
編輯:高夢蝶
相關新聞
頭條推薦
參與討論
我想說